日本兩大社會問題

1 少子化導致人口總數減少

出生人數越少,大學倒閉危機
大一新生人數減少
辦學精神與特色教育
不擇手段接收學生,進入學校的門檻降低
沒辦法培育優秀人才

Photo by Shunsuke Ono on Unsplash


2 人口的急速高齡化


日本
1970年進入高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達到百分之七
1994年邁進高齡社會 老年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14
一共24年的時間

台灣
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 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

花了25年的時間

 

問題


老年人口照護問題-

依據國發會推估,

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

「超高齡社會(super-aged,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%)」,

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。

新生越少

年輕一輩慢慢變老

人口結構的危機,長遠且難以想像

 

照護離職潮-

為了照護長輩而轉行或離職的人增加
 

日本

總人口數減少

家庭戶數增加

因為越來越多人一人一戶

家庭的概念

獨自居住的人

政府的照護醫療保險支出增加


台灣

同理有這樣情況

以前都知道鄉村高齡

但時間來看

都市也有高齡化現象
因為
1 總人口數老齡化太快

新生人口增加太慢
 

2 地方財政困難

也可能導致未來年輕人不想去大都市生活
 

台灣明顯案例是台北市

民國100年

老年人口數增加不過快

已預測 民國130年老年人口數高達百分之35


台北市

人口高齡化速度比全國人口高齡化速度來的快
造成問題有
1. 血庫缺血&器官捐贈數 變少
2. 房屋空屋率持續上升

導致犯罪率上升&景觀惡化-拆屋比較建照屋子難&老屋影響市容

且 老屋有居住&環境安全問題

 

 

簡言之
人口少子化

造成無法培育優秀人才
高齡化速度過快&獨居比例過高造成,政府財政困難
勞動力不足造成外來人口增加

不過,當   勞動力人口 維護 自己權益-參政等其他社會運動

就類似 變相的領土擴張

Photo by Capturing the human heart. on Unsplash

 

 

解決方案四個 短期


1. 引進外籍勞工
2. 加速人工智慧的發展
3. 增進高齡者社會活躍程度
4. 積極保護女性職場權益

 

10個解決方法中的四項


1. 取消24小時全年無休制度-

避免 服務過剩,例如:24小時、全年無休、當日送貨到府,

造成年輕人天天加班,

無法照護居家長輩


2. 少量生產少量販售

改掉過去舊有的薄利多銷的經營模式

走向 精品和匠心獨具的產品


3. 更精準的培育人才

針對這些缺口的人才,展開長期規劃的培訓計劃,

重點培育想進入國家,並好好發展哪些領域的學生,

培養學生的創業家精神


4. 第二市民制度,不是次等公民的意思,而是,

不論出生地在哪裡,都可以再選擇一個地方,當作家-第二居住地

 

 

影片網址

youtuber-啾啾鞋

人口結構轉變的「寧靜危機」| 未來年表 | 啾讀。第24集 | 啾啾鞋
https://youtu.be/sd82I4KnRy8

arrow
arrow

    和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